四年累计亏损12亿!呷哺靠合伙人计划能绝地翻盘吗?
8月4日,交出半年成绩单:营收约19亿元,同比下滑18.9%;净亏损预计0.8亿-1.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74亿元大幅收窄63.2%-70.5%。虽仍未摆脱亏损,但这份"减亏"答卷背后,藏着这家老牌火锅企业的挣扎与自救。
(来源:呷哺呷哺盈利预告)
1998年诞生的呷哺呷哺,2014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凭借“一人一锅”的新颖模式,迅速在火锅赛道崭露头角。旗下“呷哺呷哺”与“凑凑”两大品牌,曾是其开疆拓土的利器。
然而,近年来市场风云变幻,呷哺呷哺业绩一路下滑。2021-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932亿元、-3.531亿元、-1.995亿元、-4.007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资本市场也对其失去信心,股价长期徘徊在1港元/股以下,沦为“仙股”,截至发稿,股价报0.76港元/股,总市值仅8.146亿港元。
呷哺呷哺在公告中剖析了上半年亏损收窄的原因:持续成本优化,数字化供应链打通供应商协同链路,实现结构性降本增效;升级物流枢纽,优化配送路径,运营效率提升的同时,综合成本下降;优化餐厅布局,关闭低效门店,资产减值损失预计同比大降64.1%。
从门店数量看,截至7月14日,“呷哺呷哺”大陆境内门店增至766家,而“凑凑”则关闭部分门店,境内数量从181家减至172家。
面对困境,呷哺呷哺并未坐以待毙,于7月16日推出“凤还巢”合伙人计划。该计划面向集团内部优秀员工及餐饮行业人才,以“三方共同持股”为核心,将门店收益与集团、高管、合伙人紧密绑定。
签约当日,首批21位合伙人亮相,已有5家合伙门店开门营业,公司计划每年新增50-100家合伙门店。集团承诺为合伙门店提供品牌授权、供应链保障、管理标准、开店资金等全方位支持,让合伙人专注门店运营。
事实上,、等餐饮同行也曾在困境中采取类似策略。海底捞推出“啄木鸟”计划,开放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九毛九旗下“太二”酸菜鱼开放区域代理。
不过,餐饮行业竞争激烈,食材、房租、人力成本不断攀升,消费市场又持续低迷,呷哺呷哺的合伙人计划能否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升门店运营效率,从而扭转乾坤,仍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