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剧行业沉浮两年后,飞鸟再次感受到行业躁动。朋友圈、群聊和行业会议中频繁提及一个新词——“漫剧”。有人劝他趁早上车,理由与当年短剧兴起时如出一辙:“是个人就能起飞。”
所谓漫剧,并无统一定义,形式多样:有用游戏编辑器生成的3D动画,有将平面漫画动态化的作品,也有以“熊猫头”等表情包为素材,配以静态场景和配音构成的内容。每集时长约1分钟,整部作品通常包含60至120集。
目前,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正加速布局漫剧。据巨量引擎数据,今年4月至7月,漫剧播放量和点赞量月复合增长率分别达92%和105%。该机构预测,漫剧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相关企业数量将超数十万家。
市场热度推动巨头纷纷入场。10月30日,红果免费漫剧APP在安卓端上线,此前漫剧已作为一级入口进入其首页。今年9月,抖音推出扶持政策,聚焦IP授权改编、成片保底与头部作品单部采买。
快手亦动作频频,9月联合可灵AI推出“灵感・新纪元AIGC创投计划”,通过联合出品和运营激励AI漫剧创作。阅文集团CEO侯晓楠在10月创作大会上宣布开放十万部IP、设立亿元基金,并推出“漫剧助手”等AIGC工具,全面加码该领域。
B站在年初宣布将动画短剧列为2025年重点方向。爱奇艺发布漫剧合作计划,提供保底收益、高额分成与框架合作三种模式,最高分成比例可达100%。百度、网易、京东、拼多多等企业也相继入局。
蓝标传媒旗下BlueNeo创新中心透露,已将漫剧确定为AI内容探索主要方向。其9月底与点众科技联合出品的《我的小说通三界》,上线不久全网播放量即破4000万。
尽管披着二次元外衣,漫剧内核与短剧高度相似。BlueNeo负责人郭佳伊称其为“快速变化市场中的多元融合体”,但从内容基因和商业模式看,更接近短剧而非动漫番剧。
内容上,漫剧延续网文逻辑,强调“黄金三秒”与“密集爽点”。主流题材以男频为主,涵盖玄幻、系统、战神、逆袭;女频则集中于霸总、甜宠、穿书等类型,均继承真人短剧叙事风格。
商业模式方面,漫剧依赖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等短视频平台,分发、消费与变现深度绑定推荐算法和用户碎片化习惯。平台提供的保底、分成与流量扶持政策,属于同一套流量产品激励体系。
但在变现效率上,漫剧更具优势。飞鸟指出,当前短剧超50%收入来自广告植入,C端付费受盗版困扰艰难。而漫剧尚处初期,盗版与切片稀少,用户难以找到替代资源,即便单部付费10-30元,转化率仍较高。
更重要的是,AI技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郭佳伊介绍,团队已将流程标准化为剧本、分镜、音视频三阶段,AI覆盖80%工作环节,显著提升效率。一个5至8人小组约一个月可完成60集交付。
飞鸟观察到,数月间漫剧报价从三千元每分钟降至千元以下,部分项目甚至几百元每分钟仍有利润空间。相比之下,中等投入短剧成本约30万元,而漫剧最低已压至10万元以下。
漫剧成本结构包括制作与投流两部分,不仅制作成本更低,投流回报率也更高。飞鸟透露,不少漫剧投流ROI已超过1,即收入高于投放成本。作为流量生意,漫剧比短剧更“短剧”。
这一特性解释了其迅速走热的原因。行业内长期存在“测试-验证-放大”机制,AI成熟后,公司可用生成内容进行投放测试,数据良好即加大投入。其他企业见状迅速跟进,催生当前热潮。
一位投流从业者告诉飞鸟,数月前漫剧日投流消耗仅三四百万元,增长迅猛,预计即将突破两三千万元。相较之下,短剧巅峰期日耗曾达5000万元,如今已不足一半。
低门槛进一步推动发展。飞鸟表示,虽有美术基础者更占优,但掌握剪映类软件即可完成简单作品。他让两名同事试用AI软件尝试制作demo观察市场反馈。
编剧秋林也被低门槛吸引。两个月前她在朋友圈看到AI剧集导演与编剧招聘信息,并注意到红果平台的合作机会,萌生创业念头。
据她介绍,红果提供IP库,制作方提交demo通过后可获保底金,上线后参与分成。相比实拍短剧,AI漫剧成本更低,除人力与时间外,主要支出为AI软件token费用。
入行近十年,秋林经历过多部大电影与网剧项目,却屡遭署名权争议、稿费拖欠与创作分歧,一度考虑退出。长视频体系中编剧话语权有限,剧本常被多方修改。低门槛漫剧让她重获内容掌控权。
类似短剧起飞时的“造富神话”也在流传。《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我在末日当僵尸》在抖音各获1.9亿播放;《我独自拯救反派》吸引4.5万名B站用户付费“充电”;《炼气练了三千年》全平台累计收益近800万元;《我能回溯时间》抖音原生充值超500万元。
飞鸟听闻,有成本十几万元的作品单日付费收入达数百万元。部分媒体报道中的故事更为夸张。
产业链上,漫剧参与方分为三类:制作方负责内容生产,版权方提供IP授权,平台方承担投放与运营。飞鸟介绍,制作方多赚取制作费及少量后期分成,版权方与平台共享充值流水与广告收益。分红比例由谈判决定,通常版权方占较大份额,因其承担出资与主要风险。不少版权方还会将同一IP授权多个平台分散风险。
尽管产业链结构与短剧一致,当前阶段各方仍具较高利润空间。对秋林这类独立创作者而言,漫剧提供逆袭机会。小型团队仅需较低人力与token成本即可制作demo推向市场。一旦踩中热点,回报率可能极高。
对版权方而言,该模式同样具吸引力:只要合作团队中有作品成功,即验证IP价值,后续可开发影视剧、游戏等形式获取长期收益。
当前漫剧行业核心是跑流量赚钱,供给不足、门槛极低,处于“是个人就能起飞”的野蛮生长阶段。
飞鸟透露,多家公司已为漫剧准备充足投流预算。红果、阅文等原本投向短剧的资金池正逐步分流至漫剧。“即使仅三成预算转移,也意味着下游短剧从业者可分配资源减少。”
换言之,漫剧繁荣部分源于短剧红利迁移。
为抓住风口,秋林决定全力投入。若项目顺利,她计划辞职专注创作。近日她加入红果漫剧创作群,群内3000多人每日反复提问平台保底机制、IP选择标准等问题,有人完成demo却找不到量产团队。
她从中既看到机遇——反映市场团队不成熟;也发现挑战——熟练使用AI软件的人才稀缺。许多团队甚至通过高校讲座扩大人才储备。
同时,她感到焦虑:“尽管涌入者众多,真正盈利者仍是少数。”面对红果、爱奇艺等平台高分成承诺,她怀疑是否因缺乏盈利前景才如此慷慨。
更令她担忧的是红利期可能短暂。短剧从爆发到饱和仅用两三年,如今盈利门槛显著提高。有从业者透露,多数平台虽提供保底,金额有限,制作方常需垫资拍摄。若效果不佳,分账难覆成本,垫资可能血本无归。
秋林认识的一位同行因作品完成时市场已被优质内容占据而失败,现亦转向漫剧。
漫剧红利本质来自需求爆发与供给缺口。但短剧历史表明,任何以低成本、低门槛复制为核心的品类终将迎来供给饱和与竞争升级拐点。
目前,漫剧供给正迅速填补缺口。数据显示,平台月度上线作品量从夏季到秋季翻倍。更具冲击力的是,2025年10月上半月产量已相当于1月至4月四个月总和,表明生产效率与投入热情非线性提升,竞争日益激烈。
更专业的团队正在入场。BlueNeo AI漫剧顾问、多重空间创始人肖梦源表示,动画与影视公司开始涉足漫剧。AI降低门槛并拉齐能力基线,但随市场饱和,竞争将转向深层专业能力。
她认为,越来越卷、难赚钱是行业发展必然阶段。漫剧与短剧起初均为流量产品,用流量撬动生意。但随着入局者增多、观众审美提升,行业共识将形成——除高效转化流量外,还需提升内容价值。
因此,BlueNeo已做长期投入准备。团队核心岗位策划、编剧、导演、制片均来自传统影视行业,AI生成与产品团队背景涵盖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人工智能、智能影像技术、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郭佳伊介绍,团队以长远规划为基础配置人员与资源。除与国内外AI大模型厂商深度合作外,还基于蓝标自研多模态AI技术底座,搭建覆盖“内容评估-创意策划-AI制作”全链路的工业化AI短剧创作平台。
有人用电影或长视频爆款经济效益对比漫剧,论证其天花板低、难成IP。但郭佳伊认为此对比失当,因投资成本不在同一量级。她强调,漫剧未来价值不止于单部作品流量变现,更在于IP长期孵化与运营。
至于天花板高度,她坦言难以判断,关键变量在于“AI技术发展太快”。
飞鸟预计今年春节前后,漫剧将显现更明确方向。秋林暂未考虑长远,只希望尽快推出不让自己丢脸的作品。她已从北京市区搬到郊区以节省房租,在写剧本同时试用各类AI软件。群内消息依旧不断,但她很少见到平台方回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