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9月3日,我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在这一重要节点,由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策划、群众出版社出版,番禺作家梁振伟所著的长篇小说《世邻》问世,本书以“陈氏医馆”一家人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主线,围绕坚守祖传中医秘方“灵蛇之珠”不被日寇掠取的故事展开,展现几代中国人抵抗侵略、胸怀大爱的精神面貌,让更多现代人了解那个烽火交织的抗日年代。
《世邻》三部曲
融入个人经历
真事真情真动人
2005年梁振伟开始动笔,2025年《世邻》问世,谈起跨越20年的创作过程,82岁高龄的他坦言,“写书的过程中我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一气呵成,因为我心中的家国仇恨从未忘却,下笔如有神。”

梁振伟正在阅读
1945年,日军为了扭转败局,违背国际公约,在中国不同地方投掷细菌武器,其中就包括广西梧州市。因为感染了日军细菌弹中的病毒,父亲梁康龄腹泻致死,两岁的梁振伟失去父亲。从此梁家家道中落,家中包括梁振伟在内的六个孩子由此过上了食不果腹的日子,如果不是家中亲戚接济,梁振伟和他的家人就要露宿街头,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困境。
“我爸去世后,我妈经常提起父亲的事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憎恨日本人的行径。”后来,18岁的梁振伟应征入伍,决定从军报国。他将自己对日寇的憎恶,对祖国的热爱放到了书中主人公陈无偏身上,正如书中描写的陈无偏对待日本人的态度一样,“坐下来和她们一起吃饭?不行!日本鬼子是我们的仇敌,家仇国恨还窝堵在胸口上,和仇敌坐在一起吃饭算怎么回事?”梁振伟借陈无偏的嘴巴,用最直白的文字道出那个年代普通人民的心声。
梁振伟当兵时的照片
梁振伟之子梁国柱表示,他很佩服父亲,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书中,其实是在无数次地揭开伤疤,“父亲很坚定,他一定要用讲故事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那段苦难的历史。”
以番禺为背景
可寻可感可考据
在梁振伟的住处,看到他的书柜里摆着厚厚的一本《番禺县志》。“我的岳母是番禺人,刚来到这里,我就被番禺的美景所吸引,待久了,我发现这里的人也很友善。”梁振伟表示,番禺人杰地灵,自己也熟悉,既然要创作《世邻》,不如以番禺为背景。打开《番禺县志》,看到梁振伟用铅笔写的密密麻麻的标注。“百万字的书,父亲看了很多遍,他只想把最正宗的番禺文化、最真实的番禺风景带给读者。”梁国柱表示。

梁振伟的书柜

梁振伟整理的好文好篇
“这时天高云淡,风劲气爽。一年只有这禺南大地地处亚热带,常年气温偏高,空气湿润,个把月是风高气爽的。陈无偏很喜欢这个气候……在这天气里,人神清气爽,容易意气风发。”梁振伟表示,书中关于番禺自然条件、风景的描述正是自己生活在番禺时的所看所感。他希望借助自己的描述,让更多人了解番禺的美。
除此以外,《世邻》主人公之一的陈抗日原型也在番禺。梁振伟表示,他岳母的侄子也是番禺人,叫韩抗日,岳母经常向他讲起这位亲人,“抗日这个名字很有时代性,我(把这个名字)融入到小说中,让大家认识到陈抗日这位爱党爱国、以医报国的铁血男儿。”
弘扬中医文化
医人医病更医心
“书里面写到的30多种中医药方,都是真实的。”梁振伟说。原来,退役转业后,为了照顾体弱的孩子和老迈的母亲,梁振伟专门跟随岑溪的民间名医学习中医,在此过程中,他的医术越发精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经常为邻居免费看诊,不少病人找到梁振伟看病后均药到病除,口耳相传下,梁振伟成了十里八乡的“民间圣手”。
在创作《世邻》时,梁振伟决定围绕一家医馆来讲故事,让主人公们以医救国。梁振伟表示,自己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做到学有所用,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创作会更加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弘扬中医文化,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医的魅力和神奇之处。

梁振伟为读者签名
“我小时候几乎没有去过医院,大小病都是父亲帮我医好的。”梁国柱表示,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学习了中医,现在他也要求儿子梁耀中学习,“我觉得了解或者学习中医,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还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让我们打心底认可自己国家的文化。”
今年7月底,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特邀梁振伟前往北京参加“长篇小说《世邻》研讨会”,并表示“长篇小说《世邻》是我国近年来十分罕见的撼人心魄而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梁振伟表示,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受邀参加研讨会,很多文学名家大咖亲临现场分享自己对于《世邻》的想法,这于他而言是极具分量的肯定,无比荣耀。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胡平对作品进行了评点,他表示《世邻》是一部很有内容,很有特点,很有力量的作品,作品把一个中医世家的命运放到抗战时期来写,然后围绕对陈氏医馆祖传秘方“灵蛇之珠”进行争夺展开。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世邻》的问世有了特殊的意义,希望这部书被更多人看到。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曾柔
校对:孙轶英
审核:万宇澄
复核:李芊慧
签发:陈宇红、叶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