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台山市以“五融合”模式推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
2025-09-17IP属地 湖北1

一、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引领

推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

自2020年5月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名单以来,台山市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从城乡空间规划、文明形态方面稳步推进,加快城乡文明融合发展。

(一)城乡文明形态持续提升

近三年来,台山紧紧围绕“幸福宜居、畅行交通、强基城市、山水景城、魅力侨都、精细管治”等六方面,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一是焕发城市老区活力。投入3.5亿元推进城区旧街改造活化,完成40条历史街区和环北大道文化老街的活化提质。投资60亿元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350个,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5.68%、17.35%。二是提升城市交通水平。优化停车位划设布局,施划汽车位5218个,摩托车位10843个,加强道路、骑楼停车管控,规范和完善交通标牌、石柱、警示桩等交通基础设施640多个,施划交通标线7万余米,建设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点576个,实现城市主干道改造优化,完善城市路网架构,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提升城市交通水平。三是打造城市靓丽形象。大力推进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等“四化”行动,大力实施“城市增绿计划”,持续开展“花树小道”建设,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水平,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08%。四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东晖小学、新宁小学、昌大昌广场、万达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华侨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新妇幼保健院搬迁项目完成和建设,民生福祉稳步提升。五是市政设施优化提质。完成铺设5.4公里综合管廊,完善城市给水、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台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大件生活垃圾破碎场投入使用,有效改善台城河水质,提高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江门市台山市推动旧城区焕发新生机”经验做法被编入《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暨城乡融合发展白皮书(2021-2022)》,在江门日报报道。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f4f59992j00s844k300sxc000u000k0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台城历史文化街区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46889742j00s844k301cxc000u000k0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华侨文化博物馆

(二)以特色小镇

提升城乡文明形态

台山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合理规划、统一管理使得各圩镇乡间、背街里巷,干净整洁,村容村貌在“微改造”“小提升”中渐渐变美。一是融入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台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构建“一带一轴串双心,三区四廊促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打造以市域主中心、广海湾副中心、五个中心镇、八个一般镇的“1+1+5+8”模式的四级市域城镇体系,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设下豆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全面完成“一村一收集点”建设,建成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21座,18座城区转运站,推进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等方式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是全力打造特色小镇。通过创新奖励机制,全面推动小城镇项目建设,近三年,全市各镇投入资金近8亿元,完成小城镇建设项目约600个。打造了都斛红色小镇、端芬银信小镇、四九音乐小镇、斗山非遗小镇等特色小镇。2021年,台山市水步镇获批为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唯一示范点。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80278882j00s844k300syc000rv00ex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广东省文明村——赤溪镇护岭村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718ac250j00s844k200d2c000hs00a0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都斛镇大纲村

(三)以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城乡文明形态

高规格召开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聚全市之力推动城市发展。一是前瞻谋划。划定原台山市南区西湖片区为高品质新居住示范区,全面升级区域内主要交通干道西湖路,加快建设并开放台山中心图书馆,推动马兰芳幼儿园落户建设及台城二小、新宁中学升级启动,不断完善区域内的交通、文化、教育等公共配套。二是扎实推动。台山市高品质新居住示范区自启动以来,通过打造高品质的博富·福美城、台山中心图书馆、马兰芳幼儿园(福美校区)等项目,提供优质的教育配套、高品质的居住产品和服务,区域内扎根企业共同助力推动,区内资源配置和全面配套完善取得重大进展。随着高品区内优质配套的落户、建设,片区将焕发出新的面貌,为台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软硬兼修。主要利用周边山体建造福美山公园、配套台山中心图书馆,馆内打造“明辨咖啡馆”,区内打造室内恒温泳池、高尔夫球体验室等。并特邀国家一级美术大师量身定做极具中华文化的“福”系列雕塑。通过硬件配套、文化影响等方面为台山人民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体验。2022年,博学名苑和博富·福美城双双入选中国地产界“奥斯卡”——广厦奖(2021-2022年度)候选项目,成为江门市区和台山市获得该项荣誉的首个项目并被江门日报报道(2023年3月2日第A01版)。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fe9da977j00s844k3010qc000u000jb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台山中心图书馆

二、统筹城乡产业深度融合

推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

主要以产业园区为城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接中心城镇产业转移,发展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推进城乡产业建设,构建城乡文明融合一体化发展。

(一)首创三级

全方位助农服务示范体系

台山充分发挥涉农改革创新政策集成效应,积极围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转型发展,实现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小农户“多赢”。一是构建三级服务协办体系。首创“县级托管服务中心+镇级托管服务中心+村助理(村托管员)+农户”的扁平化属地管理模式,依托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江门天禾公司为承接主体、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链条生产托管服务,达到以点带面的服务效果。全市共建设镇级农业生产服务中心11个。全面升级打造县、镇、村三位一体生产托管服务体系。二是开展多元合作托管服务。针对土地细碎分散现状和生产托管服务规模化经营需求,通过以“合作社+村集体+小农户”“托管服务中心+服务组织+社企+农户”“信用贷款+作物保险+良种供应+统收统购”的“联兴模式”、“资源互补”模式、“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金融保险+生产托管+订单农业”全链条模式形成的三类农业生产托管“台山模式”,服务规模经营得到快速推进。三是实现托管服务“智能开方”。通过搭建物联网监测系统、构建飞防大数据系统、推动服务过程数据化积极开创农业生产托管数字化管理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效率。台山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21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并被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22年2月刊登。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259a7074j00s844k200vpc000u000em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斗山镇浮石村稻田

(二)加快农业品牌建设

台山市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努力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业品牌发展体系。一是构建农业品牌发展体系。带动链上企业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特色品牌”方式,通过举办台山大米文化节,在省市各级广播电视台投放台山农产品宣传广告,在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百峰网等媒体推出台山农产品宣传专稿,组织链上企业参加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和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等省内外农产品推介活动,扩大台山农产品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二是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全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部署,以渠道下沉为主线,以县镇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重点,持续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据统计,2023年1-10月,台山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亿元,同比增长3%。台山市在获评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之后,再次获评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跑县”,成为广东省5个上榜市(县、区)之一,也是江门市首个上榜的县级市。加强我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消费,进一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是打造优质“菜篮子”。推进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江门台山)白沙园区建设,该项目基于标准冷库+干仓配套设计,储存针对预制菜、水果、农副及水产品等生鲜产品,为“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工类行业提供配套服务。全市共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0个、产品加工企业3个,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供应产地。四是培育优质特色农产品。通过打造鳗鱼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丝苗米产业园、研究蟹稻共生种养模式,开展育种研究以及批量生产等优化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全产业链提升,推动要素集聚、科技集成、主体集合、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条互补、产销资源互通。全市培育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培育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20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2个。其中,“台山鳗鱼”“台山大米”“台山青蟹”“台山蚝”获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台山荣获第十三届中国粮油榜两项大奖。台山市荣获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跑县”。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82470b13j00s844k400vkc000u000k0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台山大米文化节

(三)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以“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模式深挖乡村特色文旅资源,丰富旅游业态,持续做好示范项目创建,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一是打造红色美丽乡村。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弘扬红色精神,整合红色资源。通过打造红色大纲村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深挖胜利大营救东滘口纪念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丰富内涵,将传承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紧密结合,构筑起亮丽“红色风景线”。二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绿水青山、美山美水”绿色生态示范和“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产业创新示范为规划理念,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结合林基路红色大纲村的红色元素,投资约2亿元重点建设廊道碧道、红色凤凰木慢行绿道、特色元素镇村景观标识。并统一实施农房外立面微改造,打造都斛镇示范带。三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推进“智慧农业”和“智慧渔业”平台搭建,打造“数字化”现代农耕文化体验园区,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斛镇以“广东第一田”万亩示范片为核心区域,引入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一二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万亩“良田”、万亩“稻稻菜”基地,擦亮“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品牌。台山市都斛镇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擦亮“省级数字乡村示范点”品牌、入选广东省2021年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被广东新闻网报道。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46a58a46j00s844m500h0c000og00ic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都斛镇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

三、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推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

近年来,台山市主要采取固定设施、流动服务等方式,推动城市优势文化资源反哺农村文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通过政企共建“民国风”乡镇图书馆和打造一体化智慧图书馆推进城乡文明文化融合发展。

(一)政企共建

“民国风”乡镇图书馆

在全市范围内推动自助馆、粤书吧、博富悦读馆等新型阅读空间项目建设,并在基础公共服务上进行更多有益探索实践,探索出由乡镇镇政府、台山市图书馆、台山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政企共建”公共图书馆的“台山模式”,在乡镇图书馆建设“升级版”“民国风”公共文化场馆,激发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与效能。一是融入本土特色文化。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台山骑楼、洋楼、碉楼等近代特色建筑文化元素和符号,规划建设独具历史魅力的图书馆,打造独特的侨乡“民国风”外观设计,向社会展示台山华侨文化形象,诠释台山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二是提供文旅体多元服务。“民国风”乡镇图书馆除了提供借阅、查询、自修等基础服务外,还进行文旅体多样化功能服务的有益探索实践,不仅能提供旅游咨询、旅游驿站、旅游票务等旅游服务,还设置寄收快递、报考驾照、代交水电费等便民服务,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台山市政企合作共建“民国风”乡镇图书馆——汶村自助图书馆获评2021年度广东省公共服务优秀案例,被全省推广。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e62c4a8fj00s844k5019jc000rs00ii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台城街道桂水村粤书吧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ddb53be3j00s844k601bcc000u000mi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台山市汶村自助图书馆

(二)打造“公共文化+政务服务”

一体化智慧图书馆

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契机,打造江门市首个“党建+智慧图书馆”,创新“互联网+党建”服务新模式,实现“定时学习”到“随时学习”,“传统阅读”到“有声听书”。一是加强数字化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以“实用+创新+主题”为设计理念,建设“智慧党建”“地方文献数字化信息终端”“传统阅读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信息管理平台”“多功能阅读区”等五个体验区,覆盖党建、政务、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数据信息。二是创新党建文化服务模式。打造新型党建活动和学习阵地,搭建党建有声互动空间,将“智慧党建”“红色文化”“有声阅读”融为一体,为党员群众打造一个沉浸式学习、互动、体验的平台,实现党建知识即点即学即入心、随听随读随分享。三是提高公共文化覆盖面。开展云端空间建设,涵盖数据开发、功能拓展、用户体验等方面,以资源整理为主,加强与用户互动,通过“云课堂”“云展览”“云讲座”等打破传统的阅读方式,将公共文化的覆盖面打开,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台山市打造的智慧图书馆案例均被澎湃新闻、搜狐网等网站报道。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4ec2055dj00s844k4002zc000u000jw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d17749c0j00s844k500skc000u000jw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台山市智慧图书馆

四、提供优质医疗教育服务

推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

台山通过提供优质的医疗养老服务,盘活医疗资源,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力建设“教育强市”,不断推进城乡医疗教育均衡发展。

(一)开创“两院一体”

医养结合新模式

积极探索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融医疗、养老为一体的乡镇医养结合试点工作。一是实现医治与医养无缝转介。形成以医院为主导,融养老、医疗服务于一体的“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模式,对孤寡无直系亲属赡养、半失能和失能的人员进行集中供养。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每月组织家庭医生团队上门,建立健康档案随访,有效解决周边镇部分特困、空巢老人和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二是建立高质量社区医养结合模式。以医疗为依托,专业护理为主导的医养服务模式,将入住老人吃、住、医疗、康复、保健、休闲融合为一体,推动农村养老机构从单一的养老服务向社区医养康复服务方式转变。三是开展“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新模式。将医院与养老院融通,做到“两院合一”,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人性的一体化服务。其中,端芬镇卫生院率先行动,拆除“两院”围墙,将空地做老人活动区域,有效减轻家属“儿女不在身边,生病无人照护”的忧虑。2021年,“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模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及广东省深改委列入复制推广基层改革创新经验。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f28808a7j00s844k600pgc000u000mi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三合镇卫生院张静兰纪念复康大楼

(二)全力建设“教育强市”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改革创新,全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先后筹措超10亿元提升办学条件,新建教学楼、宿舍楼64幢,新增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添置省级标准多媒体电教室197间,教学计算机16629台,多媒体教学平台3138个,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二是启动校车接送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市财政每年投入2300多万元,先后在13个镇(街)开通校车服务,保障近万名农村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解决因学校布局调整带来学生“上学路途远,上学难”问题。三是全面实施强师工程。成立台山市教研基地,着力构建教研新体系,打造教研生态复合体。每年投入130多万元推进名师培养,实现名师数量和质量“双增长”。台山市初中阶段本科学历教师、小学阶段本科学历教师、幼儿园阶段大专学历教师各占比96.40%、90.04%、100%,均达到2020年省标准要求,做到师资力量再提升。2021年,台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入选首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全市18个镇(街、场)先后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台山一中、台城二小获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启动“校车工程”的做法获评“广东省校园安全管理优秀案例”。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78e8cc2ej00s844k700v1c000u000mi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新宁中学李树芬校区新建教学楼

五、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

推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

着力通过打造新模式、拓展新空间、激发新活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迈向更深层次。

(一)打造全省首个国家级农业公园

台山中国农业公园是以农业发展基础,休闲旅游为重点、农旅互促、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综合性园区,位于台山东南部,包含都斛、斗山、赤溪、广海、端芬5个镇,面积约800平方公里。一是形成“四园支撑,圈层带动”功能格局。台山市依托海口埠、特色建筑、海丝卫城文化底蕴等,打造台山现代生态农业区域、海丝文化片区等四大片区,通过四个片区差异发展、功能互补引领台山农业、农村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乡村经济、农业的发展。二是兼容多元文化特色元素。整合侨乡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构建浮石飘色、龙船等具有唯一性、标识性的台山特色文化品牌。三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依托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广东粮食主产区等水稻资源优势,发展以农耕文化观光体验为内容的乡村旅游产业,同时凸显各镇特色,其中,重点打造都斛镇水稻田生态文化主题园、斗山镇汀江走廊等。2017年,台山市被确认为中国农业公园单位,成为广东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2622db1dj00s844k600mbc000m800go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台山中国农业公园

(二)打造全国县域旅游

发展潜力百佳县

坚持以“龙头带动、精品串联”为抓手,以“一龙头两廊道八品牌”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共建、共融、共享、共兴”全域旅游城市。一是推动文化观光向文化深度体验跨越。挖掘台山特有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推动台城历史文化街区、大江公益埠等活化提质工程,打造林基路纪念馆、越华中学胥山纪念堂等多个红色旅游景点。以“科技+文化+旅游”模式,构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文旅新业态,加强云端服务、5G等新基建建设,创新侨乡文旅体验。二是构建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新格局。积极推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发展,实施“一村一品”的全域蓝图,以侨乡特色农业资源为基础,持续推动草坪村、五丰村等重点乡村旅游特色村的提质升档。三是坚持“大项目促大发展”发展战略。推动重大滨海文旅项目的落地建设,大力实施国家A级景区创建行动计划,努力实现“一镇一品一景”的全域目标。截至2023年,台山A级景区数量从2019年的3个,激增到11个,累计创建示范镇、示范村等各级乡村旅游品牌51个。其中,上川岛获评全国“和美海岛”,川岛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康桥温泉、那琴半岛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打造斗山镇浮石村、海宴镇五丰村、水步镇草坪村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首个中国农业公园。2019年,台山市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全省第一成绩跻身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榜单,连续10届被评为“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成果先后被新华网、人民网、广东省政府网及广东省十多个市县政府网站等50多家媒体转引和报道。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f7904f5dj00s844k800vxc000u000k0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大江镇公益埠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3ea81125j00s844k800p4c000u000k0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全国“和美海岛”——上川岛

近年来,台山市在城乡文明融合发展中取得了扎实成效,通过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区域融合”的理念,以不断丰富和创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建强用好全市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阵地,推动台山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中互融共进,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为谱写新时代出彩绚丽的篇章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台山市文明办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131%2F6f4c2058j00s83ux60053c000z100tv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相关文章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