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方位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书香校园和良好的互学共学学术氛围,增进研究生学术交流和跨专业沟通,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研究生处、校研究生会组织举办大连外国语大学第二届“知行研读会”。活动收到投稿71篇,其中语言学与教育学组19篇,文学组22篇,文化组21篇,翻译组9篇。经过评审,共24名研究生入围“知行研读会”线下交流活动。
3月30日,第1期线下交流活动在学校图书馆一楼外语学习专区(112室)顺利举行。日本语学院贺静彬教授、俄语学院孙娜副教授、高级翻译学院吴杨副教授受邀作为点评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为翻译方向的研究生做读书分享与汇报。来自日本语学院、俄语学院、德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的六位同学在研读会上分享了他们的读书内容和心得感受。
● 赵轩同学
德语学院赵轩同学分享《语料库翻译学概论》一书,他从语料库翻译学的定义入手,从翻译学语料库的特征、译学研究语料库的种类、译学研究语料库的建设、语料库翻译学可以应用的研究内容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几方面对语料库翻译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让我们对语料库翻译学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赵轩同学认为,语料库翻译学开拓了描写性研究的新范式,充分利用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着译学研究语料库建设难度大、语料库提供的语境不够充分、研究结论最终离不开内省和演绎的方法等问题。未来,若能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加强译学研究语料库的建设和应用,紧密结合译学研究的跨学科属性,语料库翻译学将会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赵轩同学)
赵轩同学汇报后,贺静彬老师和孙娜老师分别针对赵轩同学的分享内容进行了点评。两位老师都肯定了赵轩同学对《语料库翻译学概论》一书相关要义清晰明确的解读。贺静彬老师认为,读书报告中的个人感受,最能体现出这个人阅读、理解、思考、问题意识以及问题分析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贺老师又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赵轩同学的分享若是能与实践相结合,会更有价值。孙娜老师从自己专业出发,看到了年轻的语料库翻译学对自己专业的意义,并思考了该专业对自己学科的影响和应用价值。
(贺静彬老师)
(孙娜老师)
● 王瑞丽同学
俄语学院的王瑞丽同学以“多读书能让人陶冶情操,使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有风度”这一读书感悟开始,带来自己对《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一书的阅读感受。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和规划,王瑞丽同学重点分析了书中翻译的质量要求、翻译领域与译者专业、译者身份、报酬效率期限问题、译者的职业道德以及全球化几个章节的内容,并佐以具体的例子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话语间满是对这一职业的理性认识和个人的强烈热爱。王瑞丽同学在内容分享之余,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未来选择的译者方向有了大致的勾勒,认识到在她的研究生生涯期间,自己要做的就是加强技巧训练和翻译实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考取相应资格证书,为自己增加筹码,并为自己制定了短期与长期的生涯规划。
(王瑞丽同学)
孙娜老师非常赞赏王瑞丽同学所分享的内容,表扬了王瑞丽同学清晰的框架结构和对内容精准的概括。她认为,《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对翻译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一本十分重要的书,无论是哪个方向的译者,都需要对此书进行细致地阅读。同时,孙娜老师认为,王瑞丽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专业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又有自己的感悟和规划,是真正读好了这本书的表现。
(孙娜老师)
● 张馨元同学
高级翻译学院的张馨元同学分享了她阅读《文体与翻译》之后的感受。在对该书有了一个整体概述与分析之后,张馨元同学重点介绍了该书提及的四个重要原则,即重理解、重对比、重神似和分文体,并分别对四项原则进行了阐释与分析。张馨元同学看到了文体的重要性,认为区分文体是翻译的第一步。她以公文为切入点,看到了公文的严谨性与规范性,认为公文翻译在翻译时要清晰明确、避免晦涩,同时要严谨紧凑、 避免松散,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程式规范,因而在翻译时应避免标新立异。除此之外,张馨元同学还看到了时下公文中经常出现的成语、习语等极具本国特色的语言,提出译者在翻译时应该沉着耐心,严谨应对,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看到语言习惯的不同。
(张馨元同学)
吴杨老师对张馨元同学的读书态度,以及针对分享作品所作出的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讨论与分析表示了认可。她认为,现在翻译专业的学生与从业者需要进一步提高文体的认识,也建议学习翻译的同学对该书进行深入的了解与阅读。吴杨老师又以翻译中的习语翻译为例,谈到了翻译的连贯性问题,给在场的同学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在读书问题上,吴老师提到,读书是一个沉浸与摆脱的反复过程,我们在阅读时,要深入了解书本内容与观点,但在阅读后,也要不拘泥于书本内容,只有对所阅读的内容反复思考消化,才能使所读内容成为自己的学术养分。
(吴杨老师)
● 黄乾同学
高级翻译学院黄乾同学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阅读《汉英文化比较与翻译》一书的感受。因对文化的偏爱,他选择了将阅读重点放在习语的翻译问题上。黄乾同学认为,汉英习语大致会有这样几个来源:民间流传、历史典故、名人或经典作品以及宗教典籍。为了更清晰地说明问题,黄乾同学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并对相关习语进行了解释与翻译尝试。展示的最后,黄乾同学又提出了习语翻译的直译与意译问题,认为习语的翻译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不管是选择哪种翻译方法,都应该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再现原作的精神,使译语与原语达到形似、意似、神似的效果。同时,他也看到了带有浓厚民族色彩、不同历史文化渊源的习语在翻译上的困难之处。
(黄乾同学)
吴杨老师认为黄乾同学对不同文化溢于言表的热爱与享受很有感染力,表示学习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认为不同文化的互相补充学习对翻译,尤其是对习语的翻译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吴老师认为黄乾同学的PPT条理清晰、主题明确,建议今后阅读经典时,在对全书做综合研读后再进一步做细节分析。
(吴杨老师)
● 彭祖桥同学
日本语学院的彭祖桥同学从自己的社会实践调研出发,谈及自己阅读《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的感受。他谈到了自己团队在实地走访一个景区之中看到的翻译错误,这些错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词汇搭配不当、句法使用错误以及翻译缺乏美感。而在与景区沟通之后,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彭祖桥同学对景区翻译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彭祖桥同学认为,是译者翻译时不够细心且疏于检查验证、译者汉日语水平不足以及旅游管理部门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翻译及验收标准这样三个原因导致了景区翻译错误频频。而针对这些错误,彭祖桥同学提出了提高译者的职业责任感、充分利用一流高校的人才力量、相关部门组织编撰标语翻译模板这样三条解决方法,形成了自己对这一问题成熟的思考。
(彭祖桥同学)
贺静彬老师对彭祖桥同学能够以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深化理论学习的做法十分赞赏。贺老师认为,景区的翻译工作,可以看做是国家的外宣工作。而这样的工作,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也展示着景区工作人员的态度与水平,景区的翻译工作,是重中之重的问题。贺老师在评价时说道,彭祖桥同学看到了景区翻译问题的重要性,又能提出中肯切实的解决问题,这对当下的景区翻译工作十分具有启发性。
(贺静彬老师)
● 王晓凡同学
高级翻译学院的王晓凡同学从多元角度谈到了自己阅读《文体与翻译》的感受。王晓凡同学在阅读时,并不局限于《文体与翻译》一书中的内容,她引用不同的学者观点来说明自己对翻译、对文体两个问题的认识与看法。随后,王晓凡同学以翻译实例来讨论翻译中的词汇与句法的相关问题。在分析翻译体这一问题时,她引用了余光中对《翻译研究》的评价,认为译文带有浓重的翻译色彩,是由于译者忽视译语与原语的差异,只是理解了表层结构,便直接翻译,而没有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
(王晓凡同学)
吴杨老师发现了王晓凡同学和张馨元对同一本书的不同分析角度和侧重点,认为千人千面的读书感受是读书的有趣之处与独特之处。吴杨老师对比了两个人的分享,提到了张馨元同学的分享以自己喜欢的内容为切入点,而王晓凡同学则侧重对全文思想的梳理,将全面与具体相结合,完美地为我们呈现出这本书的内容。吴杨老师谈到了自己对翻译体的看法,赞扬了王晓凡的个人分析与多处引用,并且提到自己也能够从她的分享里清晰地看到她的个人感受和观点,这对个人的阅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吴杨老师)
读书分享结束后,三位老师为本次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赵轩、二等奖王瑞丽、张馨元和三等奖彭祖桥、王晓凡、黄乾六人颁发了证书和奖品。第二届“知行研读会”第一期线下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附:获奖同学书目摘要
一等奖:德语学院赵轩《语料库翻译学概论》
摘要: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所著《语料库翻译学概论》一书内容翔实,框架清晰,是学习语料库翻译学的权威著作。本书第一章介绍了语料库的定义、起源、发展以及研究内容等基础知识,第二章重点关照译学研究语料库的建设流程以及常用软件;随后六章逐一阐释了诸如翻译语言特征研究、译者风格研究、翻译规范研究在内的六项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课题;最后,作者对语料库翻译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该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本书内容充实,言之有物,是从事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读者的有益读本。
二等奖:俄语学院王瑞丽《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
摘要:本文作者达尼尔.葛岱克,(Daniel GOUADEC)法国雷恩第二大学教授、术语专家、同时担任法国高校翻译职业教育协会主席。他出版过一系列专著,如《术语与术语技术》(1993)、《术语与语用措辞》(1994)等。本书共分为二十四章,详细地描述了职业译者的日常工作,也回答了想做翻译的人和已经决定成为译者且盼望成功的人提出的诸多问题。统计归纳并回答了影响翻译领域的最重要的问题,并试图勾勒出这个职业的前景,或更准确地讲,“翻译职业”的未来。
此书涉及翻译市场中的各类人员及机构,详细描述了近年来翻译条件、程序和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变化,分析了职业翻译的性质和内容、翻译报酬以及翻译能力等进入翻译行业的先决条件,对于处于全球化环境下的译员及机构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二等奖:高级翻译学院张馨元《文体与翻译》
摘要:自上世纪以来,欧美各派翻译理论学家致力于从不同的方面提出翻译理论模式,包括语言学,文体学,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等对现代翻译理论有比较深远影响有结构主义语法体系、功能对等理论、转换生成语法等。近几十年来,中国翻译有了蓬勃的发展,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许多成绩卓著的翻译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理论工作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文体与翻译》是一本偏实践的教学用书,对普及翻译知识和技能、提高我国高校翻译教学水平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等奖:日本语学院彭祖桥《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
摘要:不同于其他讲述翻译史的书籍,本书是一本关注译者群体及其翻译思想形成过程的书籍。内容分为上篇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和下篇中国现代翻译思想,共七章。其中分别论述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形成、转折、发展、鼎盛四个时期,以及中国现代翻译思想发展时期:中西翻译思想融合时期、中国翻译学科建设时期。本书内容翔实,语言通俗易懂,对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人来说大有裨益,值得精读深思。
三等奖:高级翻译学院王晓凡《文体与翻译》
摘要:本书由刘宓庆所著,以多种文体分类,通过译文举例的细致讲解,对翻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解读,是一本偏翻译实践类的图书。本书创作于中国第四次翻译高潮时期,即中国改革开放后,应时代翻译需要,作者将翻译学与文体学相结合,设置七个单元,包括新闻文体、论述文体、公文文体、叙述文体、科技文体和应用问题六个不同文体,每章重点讲述一个英汉互译方法,每一个方法都通过举例进行说明。最后一个单元以“翻译三论”作结,陈述了作者关于严谨的翻译作风、翻译修辞及翻译风格的观点。本书将翻译学借助于文体学为研究依托,注重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的社会需求,给各个领域的翻译人士提供经验和借鉴;与此同时,通过不同文体的翻译研究也兼顾了不同文体翻译风格的学习与思考。
三等奖:高级翻译学院黄乾《汉英文化比较与翻译》
摘要:本书作者马会娟,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书理论结合实践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文化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考查汉英两种文化的相同和不同,研究文化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作用;能够针对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翻译问题,提出相应的文化翻译策略;通过语篇的跨文化对比分析,培养文化敏感性,提高翻译文化意识和培养文化翻译能力。
文: 岳丹阳 图: 刘熙宸 编辑: 王钺发 审校: 郭文丽 秦雪 监制: 刘娇陈 甘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