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不统一,只知道不想要的...”—家庭治疗中的咨询目标该如何确

   日期:2024-11-07    作者:caijiyuan 移动:http://gzhdwind.xhstdz.com/quote/604.html

我们知道咨询目标很重要,但是在家庭治疗中,有时候我们又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目标不统一,只知道不想要的...”—家庭治疗中的咨询目标该如何确

 

 

如果你好奇的话,那就跟随下面的文章,一起来看看沈家宏老师在《系统动力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班》的培训中,是如何为我们解答的吧~

 

ntenteditable="false">

 

 

在我们第一次与家庭接触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问一些问题了。

 

其中包括“家庭中各个成员对治疗的期望是什么?”这个很重要。

 

 

有时候,我们直接问来访者咨询目标是什么,来访者不一定能说出来。但是,如果我们问来访者对咨询的期待,

 

比如,“通过这次通过家庭咨询,你想要什么结果?”。

 

这样,来访者的目标就容易出来了。

 

 

我们之前可能是这样来确定来访者的咨询目标的:

 

“你今天想聊哪方面的话题?”—这会是一个咨询的议题。

 

其实,我们可以再进一步询问来访者的咨询期待:

 

“你想要什么结果呢?”或者“你来咨询,是想要一个什么结果呢?”—这是表达愿望。

 

咨询目标一定是这两个部分的结合。

 

 

当然,在实际的家庭治疗里,如果我们已经与这个家庭确认了明确的咨询目标,我们就不需要再去问他的咨询期待了。

 

比如,来访者已经很清晰地提出了他的目标:“我就是想通过咨询,让孩子能够去上学”,

 

或者“我就希望孩子能够远离网络,保持适度上网的状态”等等。

 

 

 

当然,在这个时候我们也要问一问来访者的咨询期待,“你们想通过家庭治疗要到一个什么结果?”这是不能忘记询问的。

 

因为如果我们忘了询问,那么有可能我们咨询到最后,谈论的这部分可能都不是家庭想要的,这就会变得比较麻烦。

 

 

当我们问清楚了之后,我们心里就有一个指南了。

 

在最开始,因为我们面对的来访者有多个,我们可以先不指向任何人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询问对方:

 

“我想知道,你们家庭今天来是想聊什么方面的话题?”

 

在这句话说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坐那儿等,在那里观察。

 

比如,有些家庭就会很有意思,爸爸看看妈妈,妈妈看看爸爸,然后他们俩又一起看看孩子。

 

“你先说!”

 

“你说吧。”

 

“唉,要么孩子说?”

 

...

 

在这个讨论谁说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是怎么沟通和交流的,可以看到这个家庭的动力是怎样的。

 

“我来说吧。孩子在家,玩游戏玩得太厉害,睡觉睡得太晚...我们就想谈谈关于孩子的问题,希望孩子能够...”

 

最终,总是会有一个人说,那么我们就可以看看,最后是谁把这个话题接过来。

 

在那个人说完了之后,他的话我们能不能接得住呢?我们如何继续去回应这个部分呢?

 

这也是很重要的。

 

有时候我们接不住,或者接不好,那么,咨询的进展往往会变得比较艰难了。

 

他说完之后,我们要问,“还有吗?”

 

这个“还有吗”也是很重要的。

 

否则,我们可能在首次访谈或者后续干预的过程当中,来访者突然又提到一个新的咨询目标,一次又一次地引出新的咨询目标,这就可能会打乱我们的节奏。

 

而现在我们就是在尽量全面地澄清目标,不要进行干预,而要问,“还有吗?”

 

于是,这位来访者可能又说了一个,比如“我觉得他学习动力也不足,不爱做作业,想要他有动力一些。”

 

我们不要去干预,而是要再问,“还有吗?”

 

反复几次之后,对方可能说,“差不多了”/“没有了,就这些”/“暂时就这些”。这位来访者咨询目标的澄清已经告一段落。

 

 

因为,有时候咨询师只询问一个人的咨询目标的话,其他的来访者可能会想,“他能代表我吗?”

 

但是我们有时候会忘记询问其他人,或者没问清楚,就蜻蜓点水地离开了这个话题。

 

比如,父母带孩子来咨询,他们向咨询师表达想要孩子减肥,孩子也倾诉了很多肥胖给她带来的困扰,尤其是父母对她肥胖的语言攻击。

 

那么,作为咨询师的我们很可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的咨询目标其实也是减肥。

 

但是我们后续觉察时,却发现这个孩子自始至终没有说他觉得自己很胖,也没有明确说明由于亲人、同学嘲笑让他有了很大的压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的爸爸、妈妈平时也不会关注来访者想要什么。所以到我们这里来,来访者对这个部分也是无感的,并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目标和动机。

 

然后,我们咨询师也好像也不太关注他真正需要什么。

 

 

ntenteditable="false">

 

 

 

是的,咨询师需要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咨询目标。但是,有时候我们询问了,对方也不一定说得很具体。

 

比如,咨询师询问:“刚才你丈夫/妻子/孩子说了三点,那么,你想聊什么呢?”

 

对方有可能说:“差不多了,刚才他都说了,我和他一样。”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很多时候有些父母会不太愿意去思考。

很多的时候前面成员的部分往往会把后面成员的部分覆盖掉,不让后面成员自我的

部分出来,这往往有可能也是这个家庭出现状况的一个原因。

 

所以,在来访者回答说,“我和他爸一样”或者“我和他妈一样”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放过,我们仍然要通过进一步的询问,让他将那个部分能表达出来。

 

 

当然,在明晰咨询目标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去看看,是谁来主张来咨询的,家庭中每个人对咨询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在家庭治疗中,被动咨询的常常会是孩子。也就是说,其实很多孩子都不太愿意来咨询的。

 

有可能当我们询问孩子时,他什么话都不说。甚至,可能在问名字的时候,他就不回答我们,不告诉我们他叫什么名字。

 

如果孩子不说名字,不理我们,我们还怎么称呼孩子呢?此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这个时候,父母尤其是妈妈,可能会当着咨询师的面指责孩子: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老师问你呢!坐好不要乱动,到咨询室里面还玩手机!赶紧把手机给我放下!”

 

如果妈妈当着我们的面指责孩子,而且这份指责与咨询师有关,妈妈觉得孩子要在咨询室里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好孩子,于是要来纠正他。

 

此时,咨询师要做什么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去讨好孩子,通过讨好让对方对我们有好感,把他的话套出来,然后希望他能够和我们合作。

 

但是这样的行为,孩子常常一眼就能识别出来。

 

这时候,我们要告诉妈妈,“没关系,他觉得舒服就可以,他可以不说,没问题的。”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询问来获知孩子的姓名:

“关于你的名字,我可不可以问你的爸爸妈妈?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有的孩子可能会说,“随便。”

 

咨询师:“好,随便就是你授权了,那我就可以问了。那么,爸爸妈妈在家是怎么称呼孩子的呢?”

 

爸爸/妈妈:“我们都称呼他小A。”

 

咨询师:“那我喊你小A行吗?”

 

孩子:“随便/都行。”他会给一个态度。

 

 

如果孩子还是一言不发,或者在咨询师询问孩子的咨询目标时,孩子仍然不回答时,咨询师该如何回应呢?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表达。

 

 

ntenteditable="false">

 

 

比如,爸爸、妈妈、孩子分别都有两个目标,但是一次咨询无法谈论完所有的目标,所以咨询师常常需要引导家庭进行协调:

 

“因为我们今天的咨询只有90分钟,我们不可能把三个人的目标都谈到,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在今天有限的时间里面,我们先谈哪个比较好一点?”

 

有时候家庭成员很快就达成了一致,但是有时候他们可能会有很大的分歧。

 

下面我们以网络成瘾为例,看看咨询中可能发生哪些有分歧的情况,咨询师的应对又是什么样的。

 

 

父母的选择一致,他们决定要谈孩子的问题:“那我们今天就谈孩子的上网问题吧,他网络成瘾。”

 

但是孩子不一定同意,他可能会很不高兴:“你才成瘾呢!”

 

所以,我们仍然要尝试去找到一个让孩子也能接受的,也能同意的主题来谈。

 

这时候,我们再问问孩子:“好像,你对爸爸慢慢想要谈的问题有点不太满意,是吧?那你觉得谈什么比较好呢?”

 

此外,在孩子出声反对这个话题时,其实这个孩子已经参与到谈话里来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共情一下孩子。如果我们能共情孩子,把孩子的话题接过来和孩子工作,那么孩子慢慢地有可能就会更多地参与咨询。

 

 

孩子:“我玩手机比较多,是因为我爸爸妈妈关系不好造成的结果!”

 

妈妈:“我们两个关系为什么会不好呢?不都是因为你一天到晚玩手机!我们是因为这个才经常吵架的好不好?”

 

这就好像变成了一个循环。

 

爸爸:“确实,孩子玩手机是问题,但是我跟老婆的关系不好也是问题。”

 

妈妈:“不管怎么样,我就要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

 

孩子觉得“就是因为你们的关系不好,才弄得我要网络成瘾”,孩子这样认为,是有道理的;

 

妈妈觉得“就是因为你的网络成瘾,我们才搞得关系这么差”,妈妈这样认为,也是有道理的。

 

咨询师可以表达:“孩子有孩子道理,妈妈有妈妈的道理,那么我们今天到底想要聊什么呢?”

 

如果妈妈硬要坚持自己的想法,那么咨询师可以询问一下丈夫:“你太太坚持要讨论孩子的手机问题,你同意吗?”

 

然后,我们再询问孩子:“你妈妈坚持要讨论你玩手机的问题,你同意吗?”

 

我们去这样询问就可以了,仍然不用对错来表达。

 

如果父母他们俩说同意,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妈妈的咨询目标作为本次的咨询目标。

 

如果他们俩当中有一人不同意,分歧依然存在,我们可以把问题继续交给妈妈:“你看孩子/丈夫不太同意谈这个,那么你看怎么办?”

 

或者我们可以说:“今天时间是有限的,现在好像我看到,我们到现在都还不能在‘今天我们到底要谈什么’这件事情上达成一致。那么,你们看这个怎么解决呢?”

 

 

所以,对于咨询目标,我们仍然要去慢慢协商,最终再确定要谈哪一个。

 

 

但是我们可能还会疑惑:如果到最后,在本次咨询目标上家庭成员实在无法达成一致的话,咨询师该如何应对呢?

 

有可能“很多事情就没法达成一致”就是家庭的问题本身,大家都无法协调,无法谦让,无法达成协议。

 

如果最后真的没法达成一致,我们就可以把这部分呈现给来访者们。

 

如果家庭成员在几个咨询目标中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咨询师可以从这些问题里面选一个,告诉他们,“这些问题我们后面都会解决,如果你们达不成一致,由我选怎么样?”

 

我们要征求家庭意见,如果他们说,“那也行,可以。”这个时候我们就拥有权力去选择咨询目标了。

 

ntenteditable="false">

 

咨询目标能帮助我们决定方向,分清轻重缓急,集中资源把握现在。定好目标,即可前行。希望本文能为你确定咨询目标提供一些思路❤。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