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日,华盛顿高调宣布美越贸易协议达成,尤其是其中关于“转口贸易”的条款,犹如一把悬在产业链上方的利剑,令人心生忧虑。几乎就在同一时刻,越南领导人苏林也在悄然部署一项代号为“熔炉”的反腐行动,开始整理相关档案。没想到,仅仅过了17天,在7月19日,河内的政治舞台迎来了轰动性一幕:越南共产党毫不留情,宣布解除前总理阮春福、前国家主席武文赏、前国会主席王庭惠和前书记处书记黎明慨四位高级领导人所有党内职务,震撼整个政坛。
特朗普单方面宣布的美越贸易协议中,“转口”条款的设计如同一套精密的关税陷阱,对越南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条款不仅将中国出口企业的转口贸易阻力加大,还导致越南的中间品出口大幅减少,同时中资企业在越南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更为微妙的是,越南官方对此保持沉默,既没有正面确认协议的存在,也没有公开否认。河内的街头,甚至找不到一张与该协议相关的公告,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与此同时,越南国内经济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24年,越南的GDP增速降至4.1%,创下了过去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就在这个时刻,越南的高层领导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阮春福因两名副总理卷入核酸试剂腐败案件而被迫辞职;继任者武文赏仅仅担任总理一年,就因福山集团贿赂案引咎辞职。
王庭惠作为国会主席,其政治生涯也因顺安集团腐败丑闻而画上句号。与此同时,越南在面对美国要求其切割与“中国制造”的关系时,国内执政团队却已经步履维艰。新任领导人苏林自2024年8月上任以来,迅速扭转了越南政治生态,展开了一场彻底的改革风暴。苏林不仅大刀阔斧推行了两项具有革命性的制度改革,还通过新修订的《检查监督条例》赋予中央监委对高级官员的直接调查权力;同时他确立了“辞职不等于免责”的原则,彻底打破了高官“体面退休”的传统。在此背景下,阮春福、武文赏、王庭惠等四位高层,虽然早在2023至2024年间已相继辞去职务,但苏林依然决定继续追责,坚决清算他们的政治遗留问题。
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反响。胡志明市率先试点“财产阳光系统”,强制要求官员申报直系亲属的海外资产。与此同时,最高法院也剥离了地方党委对法官的干预权,并建立了法官终身追责制度。2024年6月,越南政府更是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行政大手术——将全国63个省级行政单位减少到34个,政府机构从22个缩减到17个,甚至连国资委也被裁撤。这一系列改革举措,让数万公务员失去了“铁饭碗”,然而却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尽管国际媒体普遍预测外资会撤离越南,但数据却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反转:2024年,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资逆势增长了12%,而到2025年第二季度,制造业的占比飙升至63%。
三星在太原省的芯片封装基地、英特尔在西贡科技园区的30亿美元扩建计划,这些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实际上验证了越南改革的决心和吸引力。这些企业所看中的,不仅是越南的低成本劳动力,更是越南领导层推动改革的坚定决心。苏林的战略布局早在2024年8月便已显现端倪。刚上任不到三周,他便选择北京作为首次出访的目的地。中越两国国旗在河内街头迎风飘扬,两国在电力合作领域达成了关键共识。越南正面临严峻的能源瓶颈,而中国在碳中和技术上的优势,成为了打破瓶颈的关键。
然而,最具深远意义的变化,莫过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中国提出的“丝路制造”商业生态,正在逐步取代越南原有的“中转加工”模式,推动越南从单纯的代工转向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在这一背景下,越南的改革进程可谓在关税战火中淬炼成钢——尽管美方贸易协议带来的短期阵痛依然没有完全消退,但河内通过一场自我革命,向世界证明了其真正的战略自主:真正的战略自主,始于对内的改革勇气。
当越南将四位前领导人的政治遗产锁进档案柜时,它所真正封存的,不仅仅是一个依赖人情与庇护的旧时代。阮春福曾亲手签署了RCEP协议,武文赏推动了《反腐败法》的修订,王庭惠曾提出精简省级行政架构的方案,这些未完成的事业,正由苏林和新一代领导人接手,并且正朝着更加深远的目标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