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鲍聪颖)9月11日,北京市“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西城专场在首钢园举行。
自“两区”建设启动以来,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始终以金融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上半年,5年来全区累计纳入市级“两区”建设项目945个,总金额达7682.29亿元,已形成以金融街为核心、多产业协同发展的开放格局。
西城区立足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定位,扎实落实“两区”金融领域工作任务,推进金融街重点园区建设。5年来,金融领域累计纳入市级“两区”项目208个,总金额6209.63亿元,占全区项目总金额的80.83%。北京产权交易所、保德信保险资管公司、大和证券、高盛高华等一批全国(北京市)标志性项目落地,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金融法院相继成立,全国首个经济金融领域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进驻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核心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在服务赋能方面,西城区在全市首创“双管家”“四创”服务机制,出台《关于服务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的意见》《促进金融街高质量发展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完善产业发展全要素支撑体系;5年来区域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6.0%,切实发挥金融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品牌赋能成效显著,自2020年起,金融街论坛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金融政策宣传权威发布平台,持续发挥“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作用。
西城区以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为核心载体,持续深化金融科技融合发展,从空间、生态、监管服务、国际交流多维度推进金科新区发展,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效。
产业空间环境大幅提升,为金科新区核心区提供35万平方米优质配套产业空间,支撑金融科技产业集中连片发展;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全区拥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汇聚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与创新平台,构建多元科技创新资源体系;今年1-6月园区重点企业收入超2000亿元,人均、地均产出居全市示范区前列。
服务金融监管成效显著,助力人民银行、证监会探索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与试点,金科新区企业项目占全市入选项目的61%与50%,已成为“监管沙箱”核心承载区,并为金融监管提供资金支付、安全合规等支撑。
国际化交流持续深化,充分利用西城区金融资源聚集优势,广泛链接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举办金融科技大会等重大活动,推动金科新区成为高层次、权威性、专业化、国际化的金融科技领域交流平台。
此外,西城区稳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支撑能力持续领先,5G基站平均站址密度位居全市首位,超前在金融街等重点区域布局5G-A网络;同步打造数字基础设施资源管理服务中枢,为全区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效率。
在数字产业培育方面,2024年西城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超24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2600家,规模以上数据企业达718家、营收突破2000亿元;启动“央地合作AI生态计划”,联合企业打造“AI+金融”示范项目,会同多部门单位成立6个创新载体。
下一步,西城区将重点围绕四大方向持续发力,推动“两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强化创新赋能,充分用好市级“两区”建设相关政策,积极争取更多突破性政策落地;二是深化金融开放,探索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举措,争取更多国际金融组织落户,提升金融开放国际化水平;三是突出科技引领,加快建设金融科技国际标准策源地,推动“中国数据街”打造全球数据要素配置枢纽;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升级“双管家”服务机制,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西城区将持续释放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示范区叠加优势,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西城力量”、提供更优“西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