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关注体重对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08-05 kongyu800
核心提示:“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25年健康体重科普传播大会”日前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呼吁:关注体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肥胖人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25年健康体重科普传播大会”日前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呼吁:关注体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肥胖人群进行分层管理等。

据了解,该活动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自我健康管理分会提供专业支持。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表示,保持健康是性价比最好的投资,是在“做对的事情”,而同时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把事情做对”。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介绍说,自去年6月“体重管理年”启动以来,体重管理受到公众高度关注。公众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涵盖政策倡导、肥胖标准、肥胖危害、减肥门诊、减重方式等多个方面,其中,减肥、运动、减脂是用户最为关注的3大热词。关注度前十的热词还包括肥胖、减重、健身、身材、瘦身、超重、塑形。同时,不同年龄用户的关注各有不同,18岁及以下网友更关注肥胖,19-29岁更关注超重,30-39岁关注健身、肥胖和减重,40岁以上网友更关注肥胖。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肥胖人群会低估体重对于健康的影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罗樱樱表示,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升高,多种并发症患病率和合并的并发症数量有增加趋势,在肥胖症人群中,约90%至少有1种并发症,而超过60%的肥胖症人群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建议应对不同的肥胖人群进行分层管理。对于肥胖症患者,要通过减重来改善健康状态;而对于临床肥胖症前期的人群,应该预防肥胖症的发生。同时,对于肥胖症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控制肥胖,还要控制并发症,减重幅度也应该是达到能够改善到健康状态。如果出现体重快速增加或下降;或体重异常到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甚至损伤身体器官;或通过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仍然不能控制体重,应尽早到体重门诊接受专业诊断及治疗。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预防医学处副处长李希分享了基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的一项体重相关研究,该研究揭示了从生活质量角度评价的“健康体重”。BMI与生活质量的水平呈倒J形曲线关系,BMI在22-23之间生活质量最高,而体重过轻或超重肥胖都会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老年人对BMI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更为敏感,女性中高BMI在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方面的影响更显著,而男性中低BMI在抑郁焦虑方面的影响更显著。李希表示,年轻人追求健康的体魄和高质量的生活,对体重的管理可以更严格一些;而通常认为对老年人体重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力量和柔韧锻炼,减少老年人的肌肉流失,对健康有多方面的益处。过去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从研究结果来看,应该是“有钱难买老来有肌肉”。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自我健康管理分会主任委员赖建强强调,健康生活方式是体重管理的关键。单纯依靠BMI评估身体状况虽然便捷但有局限,建议从体型、体重、体成分和体能等多指标综合判断,并制订相应的体重管理目标。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处长罗华标也表示,体重管理应“早预防”“早干预”,建议体重管理要从儿童青少年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娘胎里”抓起;同时养成经常监测体重的良好习惯,一旦体重指数超标了,要尽早开始干预。

此外,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马冠生教授解读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的核心内容,他表示,所有有减重需求的个体都应接受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而其中膳食干预是主要手段,推荐通过限制总能量摄入的均衡膳食模式来控制体重,要保障食物多样化以及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马冠生教授还倡导公众保持口味清淡,提示公众过量摄入盐、油、糖都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雅婷)

图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