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走进汕头,来自三地的80多位青年共同领略汕头独特的侨乡风情和非遗文化,并亲身感受“中华战舞”英歌的独特魅力。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yy520w.xhstdz.com/file/upload/202508/18/103428411.jpg" />
英歌舞融舞蹈、武术、戏剧于一体。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传承的英歌舞,是潮阳中快板英歌代表之一,至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在节奏分明的鼓点声中,英歌舞阵形不断变化,尽显豪迈气概。三地青年在欣赏之余,还画上英歌脸谱,练习英歌舞。
广东财经大学学生邓子岚说:“英歌舞的魅力在于故事,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整体很大气,我们在排练英歌舞的时候,因为都是新手,很多动作节奏都卡不进去,但是教练很耐心,一遍一遍地帮我们排。”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张源芳说:“难得来到汕头,一定要体验当地的文化,所以,就来跳英歌舞。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会打到手,还会掉槌,练到成功的感觉很开心、很满足。”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yy520w.xhstdz.com/file/upload/202508/18/103428671.jpg" />
在“2025年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总结会上,三地青年身着英歌舞服饰,画上脸谱,手持短槌,尽情舞起英歌,表达对这项非遗技艺的热爱。
广东财经大学学生植咏琪说:“刚开始接触英歌舞的时候觉得有点困难,后来学习的时候,能感受到动作里面的力量。”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yy520w.xhstdz.com/file/upload/202508/18/103429851.jpg" />
领头的“时迁”,由汕头大学学生廖思林扮演,他是地道的潮汕人,学习英歌舞已9年多。在这次英歌舞表演中,他作为指导开展训练,全情传扬英歌文化。
汕头大学学生廖思林说:“这次到粤港澳三个地方,我都是随身带着英歌槌,到每个地方去‘打卡’,在这个过程也收获很多团员的观赏,他们也会来交流一下英歌舞怎么学习。”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yy520w.xhstdz.com/file/upload/202508/18/103430641.jpg" />
作为国家级非遗艺术瑰宝,英歌舞近年来相当火爆,一再出圈,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文化之旅”,也让三地青年学生获益匪浅。
广东财经大学学生植咏琪说:“我觉得它的动作有一种力量的张性美,它的脸谱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寓意,比如红色代表忠义,其他颜色也有不同的意思,英歌舞是一种非常深厚的文化。”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张源芳说:“我听说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角色,我们扮演的角色也是水浒里面的人物,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可以了解更多当中不同人物的故事。”
汕头大学学生廖思林说:“希望英歌舞不只是潮汕地区青年人的传承,而是包括港澳台同胞以至海内外同胞,一起来传承、传播这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