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字强 严勇
8月底,在广州举行的网球巡回赛上,一位背着背篓的14岁佤族少年,一路过关斩将夺得U14组男单冠军。这位名叫王发、来自云南省沧源县大山深处的男孩,皮肤黝黑、笑容憨厚,背篓里放着一副心爱的球拍,行走在赛场上,自信、有光,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背篓少年”。
这并非王发首次捧起冠军奖杯。两年多前,他就在网球场上崭露头角,去过北京、广州、成都等多地比赛,捧回一座座奖杯。从8岁起,王发就跟着教练张晓洪从大山来到昆明正式学打网球。几年来,王发和小伙伴们每天都要早起训练,对着一面墙反复挥拍不低于7000次。为了提高技术,在常规训练时间外,王发还会经常加练。对他来说,网球开启了人生的一道门,他很喜欢,也很享受,愿意为它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从不知道网球是啥,到屡屡摘金夺银,王发的成功,既有自身的天赋和拼搏,也源于教练团队的慧眼识珠和因材施教,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走出大山的王发,也给那些同样具备运动天赋、同样渴望才华被挖掘、同样渴望在更大舞台发光的山村孩子们以激励、鼓舞和示范。
“背篓少年”王发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这些年,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推进,越来越多山区孩子有机会接触新鲜事物,有条件通过竞技体育圆梦人生。许多农村孩子体育潜力被发现、培养、释放,在竞技体育舞台上绽放光芒。可以说,整个社会给山区孩子创造的成长机会和空间越来越宽广,山区孩子实现人生出彩、命运逆袭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元。
新时代,要让更多“背篓少年”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全社会都须共同努力,持续帮助农村提升教育水平,补齐文体设施短板,扩大文体产品供给,配齐文艺体育教师队伍,充分满足乡村孩子们的文体需求,让他们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信心、提升素质、增长才干。可以想见,只要我们创造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一定会有更多的“奇迹少年”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