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生源少了,小学老师去教高中了”
上了热搜
“先跑到三楼躲一躲”
《南方周末》报道,山东省临沂市下辖的区县,有老师面临跨学段任教的局面:在即将开始的秋季学期,离开自己所在的小学或初中,前往高中教书,术语叫“转学段任教”。
为什么要实行“转学段任教”?原因很简单,学生人数的波峰正从小学延伸到初中,以及接下来的高中——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迎来生育高峰,到2029年,这些孩子读初一,到2032年,这些孩子就读高一,高中入学人口激增,需要大量教师。
《南方周末》报道,根据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2023年的一篇报道,临沂在小学入学高峰阶段多招小学教师。等到学生入学高峰滚动到初中后,适当选拔有相应教师资格证的小学教师到初中任教。学生入学高峰滚动到高中后,再对教师进行同步调剂。
报道说,临沂市下辖的区县的学校通知,在2032年之前,所在区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都要到高中长期任教或是短期轮岗交流。
当地老师打了个比方,学龄人口的减少像涨大水,小学在一楼,初中在二楼,高中在三楼,“先跑到三楼躲一躲”。
适应学龄人口变化
教师调配是解决之路
事实上,各地都在进行“转学段任教”试点,包括从小学段到初中段任教,从小学段到高中段任教,以及从初中段到高中段任教。
也就是说,“过剩”的小学教师,去初中、高中,是“大势所趋”——各地的小学教师都开始“过剩”,而初中、高中因扩大学位而师资短缺。
专家指出,在新的人口形势下,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会波浪起伏式地出现“富余”与“紧缺”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调配现有师资——在小学教师富余而初中教师紧缺的情况下,从小学教师中遴选一部分补充进初中任教,包括未来从初中教师中遴选一部分到高中补缺。
换句话说,这是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必须作出的教师调配,可在保持教师总量大致不变的情况下,既消化目前小学段多出的师资,又解决初中段、高中段当前存在的师资不足问题。
当地教育部门回应
8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向临沂市所属区县教育局了解情况。蒙阴县教育和体育局工作人员证实,确有小学老师前往高中任教,“没有高中的教师资格证不能教高中,他们都有高中教师资格证。”该名工作人员介绍,小学学生数量少,是上述情况发生的一个因素。
关于小学能否开展小班教学,该名工作人员表示,尚不清楚,建议咨询人事部门。随后记者向临沂市教育局咨询,未能获得有效回应。
厦门已经开始“转学段任教”试点
事实上,厦门已经开始这类试点。去年,同安区教育局下发通知,为统筹做好各学段教师配置,决定从2024年起,每年6月将面向全区区属小学编制内教师(含参聘)公开遴选初中、高中教师若干名。
去年遴选23名。
这样遴选
↓↓
福建也有地市开始这类试点
从幼儿园选调到小学
公开信息显示,福建也有多地市开展“转学段任教”试点。
8月,长汀县遴选30名小学教师到初中学校任教,本次选调的教师,按编制关系,城区所属小学遴选到城区所属中学,农村所属小学遴选到农村所属中学。
6月,龙岩市新罗区决定从小学选调100名教师转岗到初中任教,其中:语文20名、数学20名、英语20名、政治5名、地理2名、物理10名、化学7名、生物16名。
今年3月,福州市连江县面向全县在编在岗的小学、幼儿园教师,选调到初中学校(34个岗位);面向二环、三环学校(不含贵安新天地片区学校)在编在岗的幼儿园教师,选调到城区小学(8个岗位)。
南平市建阳区从全区小学在编在岗教师中,公开选调58名持有中学教师资格证的专业教师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
跨学段任教,老师能胜任吗?
此间分析认为,地方教育部门这么做也有“为难”之处——如果再招聘新的初中、高中教师,很快就会因为适龄学生减少,初中和高中在度过生源高峰之后,也会出现教师“过剩”的问题。
不过,小学教师能否胜任初中乃至高中教学,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类似数学等主科,学科知识难度和教学模式,在不同学段差别比较大。也有人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初中老师,跨度还算可以,如果要跨到高中,跨度有点大了,可能需要比较年轻的老师,可塑性强,此外,教师跨学段任教需要解决能否适配的问题,而且需要更为长远的规划和培训,助力跨学段教师成为“能上能下”的复合型教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小学老师能否胜任初中岗位?这是一个需要可操作性评估才能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说,具体到某一个小学老师能不能教好初中,要根据这个老师的实际情况确定。所以,实施这一政策需要做好年度评估,能做好的就继续做,做不好的也应该及时调整。
也有人认为,小学教师去教初中,甚至高中,也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事实上,前几年,由于小学生源的扩张,小学补充了一大批师资,其中不少人是为了“上岸”,虽然有中学教师资格证,“降级”选报小学岗位。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小学老师愿意当中学老师吗?有人认为并不见得,因为中学老师面临的升学压力比小学大。
此前,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选调农村小学教师到农村初中任教,曝出被录用的教师只考10分,甚至几分的消息,引发关注。这其实就是“转学段任教”引发的问题,农村小学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初中任教,消极应对考试。
不能“赶鸭子上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认为,小学和高中教学模式不同,小学注重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高中对学科教学的要求更高。转学段任教别“赶鸭子上架”。
熊丙奇认为,其实,现在一些地区小学教师的“过剩”,是因为现行的学校办学标准配置教师资源。
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目前的中小学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小学平均班额为38人,初中平均班额为46人。
熊丙奇认为,随着适龄学生减少,我国应该提高学校建设标准,降低班额,适时推进小班化教学。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已经提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
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情况看,中小学班额普遍在20—25人之间。熊丙奇认为,如果按照25人左右的班额建设中小学,我国小学的师资并不会“过剩”。而在少子化背景下实施小班化,有利于推进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同理,在生源高峰期过去后,初中高中也可推进小班化,以更高标准为每个适龄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当然,伴随小学学龄人口减少,也有专家提出,当学龄人口高峰经过高中后,高中教师也会面临人口富余,未来教师的退出机制也应提上议程。但是,这是十几年后的事了。
顺便说下,不要幸灾乐祸,其实,未来人口的变化,对每个行业都是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