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务院召开25次常务会议——
高频关键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抓落实
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
截至8月1日,今年国务院共召开25次常务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全面部署各方面的工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抓落实”等成为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高频关键词。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5次常务会议的主要议题中,排在前五位的高频主题分别是:稳增长(8次)、创业创新(7次)、促民生(5次)、促改革(4次)。会议既有聚焦又注重全面,体现了新常态下努力寻找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点的新调控思路。
李克强总理曾用围棋阐释经济新常态,称稳增长和调结构就如同围棋中的两只“眼”,做活了就可以谋大势。上半场我国渐渐掌握稳增长“先手”,下半程稳增长有望继续发力,重要领域的“做活”,也为调结构留下更多腾挪空间。
关键词一:稳增长
在经济新常态下新旧动力转换的衔接期,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首要任务,仍是稳增长。但就如何稳增长,又有明显的新思路: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宽货币、促进外贸出口、减免税费。当前既要把速度稳住,又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兼顾这双重目标在稳增长中促进升级,在结构升级中推动发展。
在上述25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稳增长”是名副其实的高频关键词。内容涵盖促进投资、促进外贸出口、减免税费等政策措施。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期,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相当错综复杂的局面,“两难”问题多,下行压力大,稳增长任务十分艰巨。应对这一局面,就要用新视角认识发展大势,用新思路实现稳增长,为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守住底线”。
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去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低迷。其中,新开工大项目不足的问题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自然成为官方稳增长政策的“第一落点”。但与以往不同,投资方向主要聚集在环保、水利、交通、通信四大领域。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共部署涉及促进投资政策5次。三季度,国务院已经召开4次常务会议,而其中就有2次涉及促进投资相关内容。
7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督查情况汇报,对落实不力的坚决处置整改。地方政府不作为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部署对经济增长趋稳意义重大。
7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未来给排水、燃气、电力和其他管线都可以集中于一个新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中。进一步宣布基建计划。
而促外贸是稳增长的另一抓手,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涉及促进外贸出口的有4次。主要是涉及大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推动全国一体化通关,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在沿海各口岸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同时促进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等。
从今年4月开始,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3次都在部署同一件事,那就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目前中国的经济下行压力大,所以稳增长成为第一位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必须用到位,用到急需的地方。
此外,减免税费也是稳增长政策的重要一环,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小微企业减负;二是刺激居民消费。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专门部署并出台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4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特别提到,要落实好对小微企业减免收费基金的政策。
展望:
随着二季度一系列稳增长举措逐步见效,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趋稳迹象,多方判断,下半年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当然,稳增长政策不会就此止步。李克强总理日前在经合组织发表演讲时就明确表态,“中国有许多应对经济放缓的工具,将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宜的行动。”
未来哪些稳增长政策可期?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日前透露,在原来7个重大项目工程包的基础上,发改委近期将谋划推出“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型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4个新的重大项目工程包。值得一提的是,7大工程包迄今已累计完成投资逾3万亿。
此外,宽货币仍然可期。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货币宽松可能是“以量为纲”,一是推出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长期流动性工具LLF或者降准;二是继续加强定向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包括定向再贷款、PSL等,将货币政策赋予到稳增长的决策之中。
关键词二:调结构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任务繁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稳增长的压力下,“调结构”并未受到偏废。调结构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工作重心,中国经济新常态致力于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在这一背景下,“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互联网+”就是这一结构调整下的最新实践。
“调结构”也是25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高频词。涉及内容主要包含6个方面,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措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相关政策。
而25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科技创新成为今年以来最受关注的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部署的频率更是高达7次。上半年国务院新出台的政策中,围绕“双创”的部署所占比例最高。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政策措施;3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出台;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发布。
不断完善升级的政策措施,释放清晰而明确的信号:创业创新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正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正在获得空前的大力支持。
而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之下,“互联网+”成为最重要的抓手。自从“互联网+”这个新生词出现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后,在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则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与协同制造、现代农业等11个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互联网+”在创业、就业、创新、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将会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打造中国未来增长新引擎。
产业政策是今年调结构政策组合拳中的亮点。4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确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措施,培育经济新动力”后,相关文件已快速到位: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而在此之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杭州跨境电商综改区试点。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从部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助力“中国制造”升级到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系列措施将力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
展望: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才是扭转经济下行趋势的正路。而经济发展的所谓“好”和“进”,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优化,新的增长点加快孕育,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
调结构的方向在哪?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高杲表示,释放有效需求,进一步充实重大投资工程包和消费工程,继续在一些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以及现实需求大、投资消费有机结合的领域加大投入,发挥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更好地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依靠创新来驱动发展,加强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京津冀等三大战略的实施,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目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处于交融发展、形成共振的战略机遇期;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内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更好地推动沿线国家的资源和市场与国内资源和市场充分整合。
关键词三:促改革
一如往常,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核心任务,仍是改革。从简政放权到减税降费,“促改革”是当之无愧的常务会议高频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不少政策工具。不过,最大的工具是“改革”。通过改革来寻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在今年以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促改革”多次提及。按惯例,每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国务院常务会议都会研究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并就下一步工作做出安排。与以往不同,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这个时段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安排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时都是“部署落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主要涉及简政放权、医院改革、教育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等。
3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把简政放权、财税金融、投融资等改革推向纵深,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推出减少审批、降低门槛、减税降费等新举措,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再出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新政,通过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大力度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等举措,进一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无疑,今年国务院围绕“简政放权”工作加大了部署力度:继续取消“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事项,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并大力简化投资审批,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可以看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如何“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已进行多番部署。
改革棋至中盘,多项改革已由顶层设计走向实操层面,并获得突破性进展。投融资、价格改革不断深化,李克强2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完善公共决策吸纳民意机制,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便利投资创业、规范市场秩序;7月31日《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地,着力解决投资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投资环境。
此外,财税、金融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积极推动,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建立,对外开放继续扩大。被视为“硬骨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被重点提及。
展望:
下半年,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根据计划,年内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原油、天然气、煤炭外其他品目资源税费改革方案等都将陆续出台。
国企改革料将进一步提速。事实上,加快国企改革已十分紧迫。当前,国企经营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企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5.8%,利润同比下降0.1%。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国企改革,表明资本市场稳定后,中国将不失时机地揭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大幕。
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方面,财政政策有望在下半年继续更加积极,相应的财税改革进度也将加快。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说,要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推进消费税改革,抓紧完善资源税制度,积极推进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针对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金融体制改革仍需发力。从推进重点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深港通”试点、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都备受关注。
关键词四:抓落实
改革力度虽未减退,但落实“最后一公里”的任务也开始加剧。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重点,全面深化改革仍然遭遇利益藩篱、地方承接能力有限等瓶颈,系统性改革更需要部门加强协作,狠抓落实凸显重要。李克强更是称,“要狠抓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顶住下行压力、增强发展动力,巩固经济趋稳向好势头。”
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地方政府不作为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政府的资金投向主要是铁路公路、农田水利、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所以狠抓落实对经济增长趋稳意义重大。
可以说,今年是国务院部署各方面督查最繁忙的。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痛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部门和地方开展督查,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
随后,国务院又派出11个督查组,由国务院副秘书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对18个省区市和35个部门、单位开展重点督查。这是本届政府第二次组织大督查行动。
督查发现,一些政策和项目或者卡在“两个一公里”,或者遭遇到“中梗阻”。例如,中央出台鼓励一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文件,但相关部门尚未出台相应的细则,导致所谓的鼓励、扶持无法兑现;一些地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因涉及规划修编等因素,仍需要上级部门审批,耗时耗力。
坚持不懈抓督查,是为让政策方针都落在实处,督促各方主动作为。李克强7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督查情况汇报,对落实不力的坚决处置整改。
发现问题就要坚决整改,与此同时,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建立收回、约谈、督查等长效机制,这是对地方政策落实推动的方法论。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广随机抽查机制,克服“任性”检查,实行“阳光”、文明执法。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到“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这种语境和维度,恰好和“猛击一掌”的督查工作耦合在一起。
展望: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刚性落实稳增长政策,需要深刻认识目前面临的复杂经济形势。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在当下,狠抓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对顶住下行压力、增强发展动力,巩固经济趋稳向好势头意义重大。
稳增长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要增强配套政策的操作性,提高中央部门之间、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配合,使政策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都能顺利畅通、扎实落地。督查制度常态化获得高层的一致认同,不仅阶段性的督查会按周期举行,国务院还有可能针对不同的主体开展不定期督查。
“和过去不一样,现在是系统性的改革,任何一个变动都会带动一系列的改革,这就需要大家都有改革的共识。”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政策链不是某一个部门能带动的。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加快产能合作,推行互联网金融,核心还是抓落实。
张燕生认为,走过“不破不立”的改革初期,现在的改革应该向构建一个整体的现代化治理体制进行。他认为,接下来的改革尤其是法制层面的改革应该完善和提速。在法无禁止不可为的前提下,将一些社会治理的难点问题交给专业机构处理,政府更多地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