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网红生态,直播带货是主流变现方式;如今,一些网红却因不当行为被封禁,被迫另谋出路。
电商直播爆发的几年间,大量网红涌入,借助流量迅速积累财富。但随着监管趋严,部分网红因违规被封禁,被迫退出主流平台。
面对封禁结果,部分网红选择彻底隐退;部分则更换身份与人设,继续活跃于网络;还有部分将目光转向线下,开辟新的商业路径。
在这一趋势中,一些曾被封禁的网红通过线下活动重新获取流量与收益。
1、从“俄罗斯娜娜”到“那艺娜”:抽象文化造就新顶流
一名农村妇女通过网络包装,成为备受关注的网红歌手,这正是那艺娜的经历。
她最初以“俄罗斯娜娜”身份,在抖音上假唱对口型视频,收获近两百万粉丝。但随后因售卖虚假进口商品,被央视网点名并封禁账号。
账号被封后,她以本名“那艺娜”重新注册账号,凭借一首《爱如火》以及网络PK再度走红,并开启全国巡演。
她的线下演出受欢迎,并非因专业唱功,而是因假唱、进错拍、土味打扮及造梗能力。观众喊出“退票”口号,帮助她踩准节奏,这种互动成为其演出特色。
她被网友称为“前苏联的遗珠、帝国最后的玫瑰、最美的钢铁夜莺”,其“不专业、反精致”的风格,契合部分年轻人的审美。
那艺娜的演唱会门票价格在99元至666元之间,观众接受度高。不少网友表示,仅花99元即可获得集体狂欢体验,释放压力,具有性价比。
除线下演出外,那艺娜也获得商业价值,包括好望水品牌代言,并登上时尚杂志封面,成为网红圈的新晋顶流。
她曾被封禁的经历似乎被淡化,通过身份转变,成功重塑个人品牌。
2、郭老师:从网络封禁到奶茶店开业
郭老师以搞笑风格积累七百多万粉丝,曾因低俗内容被平台封禁。
她在2019年因吃猕猴桃及使用四字成语回怼网友视频爆火,视频中无美颜、表情浮夸、语言密集,展现独特风格。
随着内容尺度扩大,她开始扮演丑角、展示低俗行为,包括辱骂连线主播、展示异味物品、上演家暴剧情等,最终账号被封。
部分粉丝认为其行为未达封禁程度,并称其为“治愈抑郁症的快乐源泉”。其网络用语如“集美们”、“夺笋呐”、“这不合适吧”等仍广泛传播。
沉寂近五年后,郭老师开设奶茶店“郭子的茶”,开业当天即引发粉丝排队支持,队伍长达五六小时。
开业次日,郭老师现身门店,与粉丝互动并鞠躬致谢,场面感人。有网友称其为“甄嬛回归”,并为其制作古装P图。
因粉丝热情,奶茶店尚未营业即收到大量好评,导致美团店铺被平台判定违反评价管理规定。
尽管奶茶店人气旺盛,但其可持续性仍需观察。除饮品销售外,店内也售卖与郭老师相关的周边产品。
3、劣迹网红能否复出引争议
那艺娜与郭老师代表了部分网红的转型路径,她们通过抽象文化获得情绪价值,并将流量导向线下。
两位网红均被描述为具备释放压力的能力,被部分网友称为“治愈抑郁症的源泉”。对于高压下的年轻人而言,这种情绪释放具有吸引力。
尽管她们在平台上曾被封禁,但通过线下活动仍能获得关注与收益。然而,这种复出路径并非所有被封禁网红都能复制。
例如,小杨哥与东北雨姐被封禁后,虽尝试推出新APP或线下公益活动,但流量明显下滑。部分网友呼吁抵制其复出。
小杨哥与东北雨姐曾被国家相关部门点名,明确要求“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电商直播领域重大案件”。
东北雨姐抖音账号计划于2025年10月解封,但其能否恢复直播仍取决于整改结果与公众接受程度。
部分劣迹网红通过口碑修复与粉丝支持,试探复出边界;另一些则刚露头即被平台封杀,如秀才曾尝试在抖音快手“借壳复出”,但账号再次被封。
平台持续加强对劣迹网红的监管,但网络环境复杂,仍存在疏漏。平台需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健康的网络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