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12位嘉宾聚焦三个关键词
12月24日上午9时,“创新驱动1+1——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遂启幕。
主题研讨阶段,12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聚焦“新”“破”“变”等三个关键词,突出“理论+实践”,分享了独到见解,碰撞出了创新的思维火花。
12月24日,“创新驱动1+1——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遂召开。何光华/摄
关键词 新
第一单元的关键词“新”,指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创新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提出见解: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重要论述可以归纳为理念思维创新、道路模式与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四个方面。
随后发言的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则给出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9月,中国已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0多份科技合作协议,参与了200多个政府间科技型国际组织、多边机制和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
“丰硕成果印证了我国加大和强化对外科技合作的正确,只有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充分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在新一轮科技竞争合作中体现出大国担当、赢得国际社会的敬仰和尊重。”吴满意说。
“新”也指贯彻落实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宜宾市南溪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明春看来,当前地方创新发展还普遍存在三个问题:对创新发展的认识不到位、对传统发展模式存在路径依赖、推动地方创新发展的主体还不强。地方需要解决认识和意识问题、企业和企业家问题,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优势产业。
“遵循和利用客观规律是推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邱耕田认为,创新驱动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关键在于创新的地位、作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势。“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就拥有了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研讨会现场。何光华/摄
关键词 破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突围,破局发展,必须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何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立围绕“非对称”赶超战略给出思路。“‘非对称’赶超战略的核心要点,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变。’”刘立说,“可以从建立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的体制机制、组建战略科技力量等方面入手。”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
“四川出台了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及其25个配套文件,以‘赋权、减负、放活’为重点开展了三项改革。”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介绍,下一步,将聚焦制约科技创新的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程中,各种创新力量和主题破茧而出。
“放眼全球,企业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细胞。”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程洪给出建议,希望政府部门能引导支持成立企业+科研创新联合体,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同时强化科技创新产品在本地的示范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福全以视频方式进行主题发言,并为遂宁发展支招:“遂宁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创新牵引力。”
三个理论实践基地揭牌。何光华/摄
关键词 变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挑战,也孕育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新策略应“变”而“变”。
“中国‘双碳’目标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促进中国创新发展的又一驱动力。”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海林介绍,四川具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从建设四川绿色低碳电力供应基地、壮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林草碳汇产业三个方向着力,推动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杨搏认为,双碳战略为城市创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要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优化城绿相融的城市结构,转变高碳排放的用能结构,完善低碳高效的基础设施,推广低耗节能的绿色建筑,建设现代宜人的居住社区,实现精细智慧的城市治理,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发展。
作为发言嘉宾中唯一的企业代表,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瑨从企业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的建议:“建议进一步激活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同时加强开放合作,针对性引进企业、引导企业间合作。”
大变局时代下,良好的创新生态能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谈到,地方创新生态的构建与升级,需要把握人才、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叠加等要点。对此,刘元春提醒,地方创新生态构建和升级过程中,要切忌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应当对于创新体系、创新网络在全局中的定位有战略性的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