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董光珊大姐,是去年春天,在毛坦厂。当时,六安市金安区正在开展乡村艺校进景点活动,目的是将本地非遗传统技艺融入到乡村艺校教学中,既能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又能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做布鞋,首先要选好棕榈叶……”记得是去年四月十二日,春和景明,明清老街内,非遗传承人董光珊正在上课。她很亲和,一边讲解,一边将带来的手工纳底布鞋材料包和多个步骤的样品,一一展示,生动和直观。而她的学员们有着特殊的身份,大多是陪读妈妈。“跟着董大姐学做手工布鞋,不仅能补贴家用,还能打发时间”“我家孩子说布鞋穿着舒服,上学放学走路都轻快不少”。
一个半小时的授课,大家有问有答,说说笑笑。就是这个机缘,我认识了董光珊,也就是董大姐。随着到毛坦厂的多次采访采风,我慢慢发现,这位看似普通的大姐,干的事情一点也不普通。因为,董大姐之所以能走进中央电视台的非遗栏目,是因为她有赖以生存的三件绝活:铁锅、状元鞋和酥饺。
毛坦厂老街古建筑群位于镇区。建设时代为明、清时期。老街为东西走向,总长1320多米,街东、街西各有一座闸门(街头堡)。
不久前,我随原野、金强、吕跃、东方见四位老师,应邀再次来到明清老街董大姐手工作坊。董大姐今年61岁了,岁月沧桑,但她依旧满脸笑意。在历时两个小时的拍摄过程中,她给我们完整地演绎了制作酥饺美食的全过程,一共有八道工序。从和面、配料、包馅到炸制,全部手工完成,新出锅的酥饺香味四溢,令人垂涎。
董大姐告诉我们,列入非遗项目的酥饺,是毛坦厂老街传统美食,主要以、白糖、果仁、桔饼干果等为原料,用面皮捏出18道寓意福禄寿喜等美好祝愿的褶边,寓意着吉祥安康。而这十八道褶融入到传统酥饺制作过程中,则是她的独创。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铁锅炒黑芝麻。柴火灶通红,董大姐把当地产的黑芝麻倒进已经冒烟的锅里,不断翻炒,大约十分钟,芝麻就噼啪噼啪地炸了起来,顿时,满屋香气弥漫。她一边招呼帮忙的烧火阿姨,把火小下来,一边擦去脸上的汗水,继续翻炒。大约二十分钟,芝麻炒制成功。“芝麻和面粉都需要炒制,比如芝麻,健脑乌发,健脾养胃,炒熟后能使外壳软化,便于吸收,还增添香气和口感”,她说这也是她不断摸索而得出的经验。
酥饺之所以出名,还在于其文化韵味。比如18道褶边的寓意,就包括16个字:福禄寿喜、财和爱美、吉德贵善、祥瑞熙高等美好祝愿。
董大姐日常除了经营酥饺之外,近年来,她还经常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种文旅推广活动,推介毛坦厂风景。文化不高,但她善于学习,结合毛中的优势,她前年开始组织陪读妈妈们跟着自己学做手工布鞋,不仅能补贴家用,穿着还舒服。随着量的增加,董大姐又想了个响亮的名字:状元鞋!几十元一双,很快就销售火爆起来。至于董大姐的三宝之一铁锅,同样是传承老街原来铁厂的铸造手艺,便宜、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