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四种辣:不辣,微辣,中辣,还有’你又来看甄嬛辣’。”
刚刚过去的三月,以《甄嬛传》为代表的老剧,凭着平均两天一个热搜的话题频率,继续统治着国民的下饭时间。
《甄嬛传》《武林外传》《家有儿女》《亮剑》等剧几乎被观众盘得快“包浆”,寻找穿帮镜头、二创经典桥段、表情包常用常新……这么多年了,观众们为何依然不肯“放过老剧”?
自2011年11月17日首播起,《甄嬛传》的播出已超过十个年头。但“甄嬛热”却能在每一次影视空窗期,重新蔓延。据不完全统计,仅3月份的微博热搜主榜上(微博热搜分为热搜榜、文娱榜、要闻榜和上升热点榜),《甄嬛传》相关热搜便达成16个,在无官方运营的情况下,相当出色地完成了相当于一部“新剧”的KPI。
网络人均“甄嬛十级学者”,网友们也各司其职:有帮着记日子的,凡是剧中提到的日期,都要庆祝;有的带显微镜刷剧,一会儿在甄嬛眼睛里发现打光板,一会儿发现淳贵人在第一次家宴玩手机,更有甚者发现,给华妃抬轿子的宫人撞脸汪苏泷。
毫不夸张地说,一部《甄嬛传》在手,便能精准狙击热搜。剧中每一次细小的新发现,都能够快速吸引四面八方剧粉的目光,带着发现新大陆与自我调侃的双重兴奋,将话题自然地推上热搜。有些没有看过《甄嬛传》的路人,也对剧中的经典桥段烂熟于心,乐于围观,分享热度。
网络上每一次时兴的热点,一跟《甄嬛传》沾上边儿,也能够收获最大热度,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一条关于人死后听觉仍持续的科普知识,经剧粉与剧中果郡王、四郎之死结合,路人恍然大悟“果郡王知道灵犀和弘曕是他的孩子”“四爷听到了甄嬛叫四郎”,便冲到热搜第一;话题 #求求安陵容别唱了# 源自网友对安陵容献歌片段的二创,将其BGM更换为《听我说谢谢你》,以讽刺生活中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当然,最能印证观众对《甄嬛传》喜爱之情的,便是源源不断的“老活新整”。有网友将诗词与剧中任意一句台词结合,打造#没有甄嬛传接不住的诗# ,超高程度的押韵让人忍俊不禁;有人将“重生梗”用到了四爷身上,一场勾心斗角的“大男主戏”由此展开。每一次的二创,都能让人重新发现《甄嬛传》的魅力。
实际上,对老剧的“老活新整”并不新鲜。自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以来,许多老剧便在广袤的二创土地上数次翻红。以B站为例,94版《三国演义》系列相关视频播放量达13.5亿次,李幼斌版《亮剑》系列播放量达13.2亿次。可以说,对一部影视作品的二创,最能印证年轻观众对它的喜爱。
除了短视频平台,这些老剧在电视台同样播得火热。据现有数据显示,李幼斌版《亮剑》自2005年播出以来,重播3000余次;86版《西游记》在黄金时段重播3000余次;《还珠格格》重播2000余次,《红楼梦》《新白娘子传奇》《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等经典国民剧目也紧随其后。
从各方的收视统计来看,新剧的总量供应并不少。但从老剧三天两头上热搜的情况看,又说明观众正陷入前所未有的观剧寒冬期。《甄嬛传》相关热搜的评论区,总有人调侃式地替郑晓龙“发问”:十年了,你们就没别的剧可看了吗?总有人看似认真地回答:没了。
事实上,近些年内娱也不乏优秀的影视作品。
据云合数据统计,自2021年10月以来,全网连续剧霸屏月榜上的常客除《甄嬛传》外,2018年播出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和2015年播出的《琅琊榜》也月月挤占前排。
在2017-2022年榜(截至3月底)中,《知否》《庆余年》均自播出始便霸屏各项榜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琅琊榜》自2018年短暂地出现在年榜上后,便消失在榜单中,今年才再度在年榜和月榜上现身;《甄嬛传》则自2021年3月开始,才持续稳定出现在月度霸屏的榜单上。
然而,反复观看老剧、将老剧带起热度的受众群体,并非是当年跟随播出收看的中年观众。百度指数人群画像显示,《甄嬛传》最大的观众群体为20岁以下青少年,占比将近50%。也就是说,在2011年《甄嬛传》首播时,这群观众的最大年龄为9岁。
这似乎也反映了一个事实:近两年的时间里,影视圈中能同时征服各个年龄层的剧集,少了。
在影视制作后继乏力的情况下,“有味道”的老剧便成了观众下饭的不二选择。硬件上,演员形象贴合角色,演技台词功底深厚;服化道用心,有些老剧虽然局限于时代原因,没有精美的服化道和布景,但一定是制作组能用心呈现的最好效果。软件上,剧情逻辑严密,每条故事线都清晰完整,节奏很好;每个角色都不是扁平化的纸片人,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流量为王”时代的作品,嗑CP、无脑爽或许能在“仅粉丝限定”范围内掀起一时风浪;而老剧品的是生活,因此常看常新,才能在起起伏伏的影视圈中,口碑愈久弥坚。